Vol.2 No.17 時間高速消逝、身份之間的掙扎 |生活裡的 100 件小事
開學第二週就這樣結束了,好誇張時間就這麼過去了......體感的時間流速似乎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沒有做特別多事時間就消失了(頭痛)
希望接下來的時間可以過得更精實一點,有點餘裕時可以真的有所感受,工作的時間也能讓任務確實推進。
生活裡的 100 件小事|013 選課結束之後
不知道大家對於大學生或是台大生的想像是什麼,至少我本人最近對朋友說最多的話已經從選課期間的「選!」、「都選!」、「哪次不選」、「就去聽聽看啊」,變成「快去退選」、「記得停修」、「該停就停」,純粹希望可以在期末看到活著的朋友們。
大家真的都太擅長給自己找一堆任務。
放這裡給夥伴們複習這篇:Vol.1 No.10 「照顧好自己」本身就需要時間與精力
生活裡的 100 件小事|014 交流途徑與身份之間的掙扎
其實不太確定這個能不能被歸類成一種小事,但最近對曼尼關於事情嚴重性評估的一篇貼文頗有感觸(原本想在這裡貼連結的結果找不到,可能被曼尼刪掉了),於是決定放在這裡。另一個原因是如果我把它當一個大主題,可能又要寫半年放不出來了。
前半年幾乎完全沒有打開夜貓那邊,確實既沒時間也沒力氣,但在稍有餘裕的現在卻也不太確定該怎麼回去。
自己的狀況是,朋友圈在大學經過大幅重構,無論緣分往哪個方向流動,很好的朋友本來就知道兩邊的身份,並能夠在本帳與讀帳那邊找到我。
同時社交圈與日常生活逐漸成長到完全足以支撐常態的社交需求,從當年搬家前的一片混亂到現在,整體而言已經是我個人的巨大成功,但接下來該做什麼、還能做什麼,是時至今日依然不時懷疑並持續思考的內容。
大一時寫了個人申請的各類分享與彙整,數據一路創新高、高中老師直接分享到班級群組(知道的時候超級震驚且感動),但在所有人生活都大有不同的大學生活裡,不太確定該怎麼做比較好。
目前的生活裡一直在認識有趣的人類,但因為起點都是日常裡的本尊,所以交流的交匯點也就集中在本帳裡面(甚至因此考慮要不要開始寫臉書貼文了)
相信讀帳那裡也會有自己獨有的緣分,但內向人類的社交能量總是有限,太久沒發了也實在生疏 ∠( ᐛ 」∠)_ 還很容易懷疑自己==
比較難辦一點
也因為這種身份之間的交錯與困惑,大一第一次接觸到社會學的標籤理論與標籤管理時心有戚戚,當時很多有趣的選題和報告都是基於這整段掙扎與困惑寫出來的。好好生活還是會有所收穫的。如果有近似的困惑也很喜歡搞清楚事情的運作機制,或別人如何解讀私心推薦《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大家晚安
-
-
夜貓
台灣・台北・凌晨一點(這禮拜有比較早睡)
(電子報是用排程寄出的請大家不用太擔心我的睡眠時間,但需要早到教室所以祝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