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 No.10 那些我喜歡的電子報[電子報長文]

近期生活實在痛苦,正好之前也有夥伴問到,決定來整理一些我很喜歡的電子報作者與專欄,像重新整理自己的收藏一樣 ( ̄▽ ̄)

泡在喜歡的東西裡、在混亂又失控的生活裡找一點點掌控感

寫在推薦開始之前

不知道大家一開始對於電子報有哪些期待?實用導向?線上筆友?

這份清單首重「真誠」,每個作者都有在我看來非常有趣、專業且強大的經驗與技能,但貫串不同領域與主題的,是他們平實而誠摯的文字與需要勇氣的坦率。

這是我深深欣賞的風格,如果我們喜好相近,很榮幸在此介紹將喜愛的作者與作品們介紹給你

建議食用順序:本次的電子報本文⭢翻翻作者的文章⭢逛逛主頁⭢決定要不要訂閱

有些電子報內容完全不公開發表,我會盡可能放上作者在其他公開平台發佈過的內容供參考!

無用之用 Master of None:生活是否能點綴一點靈光?

一開始注意到 Sunny 是GAI 年會上的這份與 AI 共同打造一個有機的管理「系統」Drafting and Crafting a “System” Together with Generative AI簡報。

當時是 2024 年 5 月,接近一整年前,在大家還在試試看、玩玩看、不太確定 AI 能做到什麼的時代,Sunny 、他的 ChatGPT 與公司裡的資訊小組自製了一組系統,搞定了每個有在接案/發案的人的超大痛苦——「合約」與「勞務報酬單」。合約產生器與勞報單產生器在那兩週直接洗版我的社群,廣大觀眾一致好評。

看到的當下覺得非常精彩,最吸引我的是那種「我真的受夠了」與「是不是可以用那個試試看」共同作用下產生的行動力,其中也包含極具思考深度的洞察能力。

於是我開始收集講者的各種資訊,從 Facebook、threads 一路找到 Substack 上的電子刊物「無用之用 Master of None」。這是登在網頁上的刊物介紹:

可能會顯得有點「雞湯」,這正是一個邀請您陪伴我一起復盤痛苦的電子報。雖說是「復盤痛苦」,真實的感受是 Playful,書寫是在玩連連看的過程。 連連看的內容,包含但不限於我閱讀的書、參與的演出、工作或是我的個人經驗。也可以說這是我的日記。 無意成為誰的指導棋,文字內容只能代表當下的我。每個當下的我都會構成明天的我。

作為讀者相當喜歡這個「連連看」的過程與最終連接、組合出的成果。

推一篇我很喜歡的內容

工作的成就感因素分析
小記上周在未來經理人年會的簡報,主要是講流程新建,如何讓麻瓜也能開始使用 AI 改進工作流程。內容篇幅,比起流程上的拆解,我更想著重在如何激勵組織、如何相信改變、如何驅動改變。

無用之用 Master of None 電子報主頁

無用之用 Master of None | Sunny | Substack
可能會顯得有點「雞湯」,這正是一個邀請您陪伴我一起復盤痛苦的電子報。雖說是「復盤痛苦」,真實的感受是 Playful,書寫是在玩連連看的過程。 連連看的內容,包含但不限於我閱讀的書、參與的演出、工作或是我的個人經驗。也可以說這是我的日記。 無意成為誰的指導棋,文字內容只能代表當下的我。每個當下的我都會構成明天的我。. Click to read 無用之用 Master of None, by Sunny, a Substack publication with thousands of subscribers.

Choisie 喬記洋行:文化、策略、工作者如何互動?

《喬記洋行》是注重國際職涯發展、職場心理健康與文化商業策略的電子報。 這些專業內容不僅來自於技術領域的創新,還來自於我對職業韌性與工作場所倫理的深刻理解,以及長期在英、法兩國生活與文學閱讀的學術訓練。

作者在歐洲工作多年、現居倫敦,在電子報的長篇內容與不時散落在 threads 的內容裡可以一窺作者細膩也銳利的洞察力、對於己身狀態的完整觀察與反思。很喜歡這種多年學識與經驗對照現實世界時,激盪之下產生的內容。

作者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stelleycc/

免費的訂閱方案就可以看到很多有料的內容了,如果之後我能再提高我的資訊獲取預算的話也會優先考慮訂閱的。

推一些我很喜歡的內容

「養心帖」系列主要聚焦工作的型態、心態、影響與其中的困惑與掙扎,是我自己在先前的倦怠與伴隨種種痛苦的低潮期的重要陪伴。

養心帖 005|為什麼都在家工作了,遠端工作者一樣也會過勞?(On Remote Working)
當空間提供的情緒支持不足,全職遠端跟數位遊牧,一樣可能讓心理健康失控

「文商策」系列則正好對應我個人對於服飾、品牌塑造與轉變、文化創意與創新、策展方面的興趣,推薦給持續有在關注相關新聞的夥伴。

文商策 006|新錢狂放,老錢同歡:熱愛 Logo 的高奢客戶們真的都是暴發戶嗎?(On Logomania)
展示 Logo 是戰功彪炳的現代詮釋:既象徵成功,能及時行樂,也暗示掌握權力的進程

Choisie 喬記洋行電子報主頁

Choisie 喬記洋行 | Estelle Chiu | Substack
Your classy thought partnership. 三大主軸,於每月初一十五出刊。 訂閱電子報,讓喬記洋行成為你最獨具一格且幽默的策略思維夥伴!. Click to read Choisie 喬記洋行, by Estelle Chiu, a Substack publication with thousands of subscribers.

一直玩的馬摩:旅遊背後有哪些技術與應用?

一個我從被臉書推薦到就把公開內容看完,又去私訊作者詢問能不能訂閱電子報的有趣作者。

馬摩在電子報裡是這麼介紹自己的:

我真正的工作,是為飯店及各式旅宿規劃銷售策略。

因此馬摩的電子報裡客觀而言含金量與專業度最高的內容是「飯店如何制定房價」與衍生的「飯店怎麼訂能拿到相對划算的價格」、「如何找到我要的房型」、「如何避免訂房失敗」等等,一切與 Booking.com 、Agoda 等線上訂房網站相關的運作機制與使用說明。

如果覺得這樣的說明還是很抽象,歡迎看看近期的電子報〈馬摩報馬仔#40:空房獵人〉簡介

電子報會有比臉書粉專更多元的主題,涵蓋職業選擇、職涯發展(馬摩的大學主修是義大利語,是個相當純粹的文組學生)、人生方向抉擇與思考、兼職網路內容創作者的流量與生存掙扎,作為生涯迷茫中的大學生覺得讀起來很有意思,不是單純的雞湯、更像一個人陪你坐在深夜的暖黃燈光下聊聊、品茶。

馬摩的電子報〈馬摩報馬仔〉採取的是非常態公開訂閱制,訂閱本身是免費的,但不是常態開放新讀者訂閱的。如果對旅遊、訂房、職業與人生觀一類的主題有興趣的話,請務必持續觀注馬摩的臉書、等待下一次的電子報訂閱開啟。

如果真的很有興趣也可以有禮貌的私訊詢問,但可能沒辦法馬上加入訂閱,可以先追蹤臉書的粉絲專頁!日本旅遊、飯店訂房相關情報也可以直接參考馬摩的官網內容(官網的閱讀體驗與內容連貫性極佳,非常推薦)。

Facebook 粉絲專頁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massijuan

曼報 Manny's Newsletter:創意與策略如何改變世界?

訂閱連結:https://manny-li.com/subscribe/

一開始是看曼尼的個人臉書,就覺得這人蠻有趣,以內容產出看來這個創作者的腦袋與內容生產的運作過程都很值得參考,也整理了不少我很有興趣但內容四散在各家新聞、產業報告、公司報告的主題,把各種來源的內容精煉成資訊量超高的長文或 Podcast,覺得是一個很讚的議題入門。

後來發現曼尼開了電子報,就一路持續作為忠實讀者到現在了。

曼尼對於自己的敘述:

科技巨頭與新創如何形塑未來生活充滿好奇,並試圖透過分析背後的商業策略來掌握趨勢。寫作是我感知世界變化的主要工具,協助我搞懂究竟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什麼重要。

近期的臉書也開始出現一些酷酷的新研究/論文簡介,作為一個對研究有興趣的大學生覺得喜歡。最近覺得最有趣的是這篇《人工智慧能改變你的觀點嗎?》(Can AI Change Your View?)的論文與研究內容簡介

曼報的電子報主頁

電子報目前有超過 30,000 名訂戶。每週 1 期,每期內含 5~8 篇短文,偶爾會是長文;總字數控制在 4,000 字內,方便讀者在 8 分鐘內讀完。主題都是從大量資訊當中過濾出來、我認為值得關注的產業動態、新創公司,或是有趣的商業議題。
Manny Li|曼報-掌握科技與商業趨勢
對科技巨頭與新創如何形塑未來生活充滿好奇,並試圖透過分析背後的商業策略來掌握趨勢。電子報是目前最主要的產出形式,每週二固定出刊,每期收錄 5~8 則短文,探討網路、媒體、娛樂、SaaS、Fintech、區塊鏈等重要的科技及商業議題。

阿金!人生進化中:人如何在現代生存?

阿金是已經工作多年的創業者,目前是波波黛莉 @popdaily 的共同創辦人與 CEO,並且這間公司也即將度過 10 週年。

這幾年和小金魚一起出現的頻率頗高,一開始也是從小金魚的粉專上看到阿金的內容,追過去發現阿金開了電子報,於是就開始了我的訂閱與每週追更之路。

現有〈給新鮮人的 365 封信〉、〈52 封給成熟工作者的信〉、〈52 封給創業者的信〉三大系列,我自己是全訂,每週比對不同階段、不同身份的人應該關注的內容與達成的標準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對於還不算真正有進入職場過的超級小白,覺得是非常重要也有趣的情報來源。

可以先參考 Instagram 上的這篇〈「阿金!人生進化中」帳號使用說明。〉並翻翻帳號裡的其他內容!

電子報訂閱連結

Kim|阿金!人生進化中,
👋🏻 我是 Kim,PopDaily 共同創辦人,熱愛分享與助人的創業家

Soking 來信:使用者體驗設計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每次看著信都想大叫這是我能免費看的嗎,作者 Soking 是在數位產品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商業顧問以及教學專家,目前經營著自己的體驗設計顧問公司,千綺創意設計。 

我致力於幫助台灣的專業工作者們增進「洞察需求」的知識與技能。歡迎逛逛我的網站,了解我的專業經歷、作品、寫作和最新 UX 教學活動消息。

電子報目前內容涵蓋「如何執行訪談?」、「問卷如何設計?」、「數位轉型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需要哪些工具來執行?」,具有專業的知識又有非常貼近實用場境的說明,作為對於體驗設計非常有興趣又喜歡研究的人覺得讀起來非常有趣。

作者簡介與電子報訂閱連結

王彥博 / Soking,UX 講師 |用戶體驗設計教學專家
網站敘述

Vincent:一個投資圈工作者怎麼看世界?

這位目前是上面曼報電子報與 Podcast 創作群的第三人,在 J.P. Morgan 工作十年後決定退休,先前主要的研究領域是醫藥產業,目前在長庚大學主授「醫療產業分析」這門課,據說課堂上業界來旁聽的比本校學生還多,屬於眾多業界人士認證的有料課程,詳細資訊歡迎參照作者的自我介紹

近期被台大的老師邀請來課堂分享,資訊一刊出臉書貼文留言區人山人海,只能趕快去請助教協調換教室,現場也是真的人山人海,本人在教室走道上站著聽完了兩堂課。

是相當有料的人,作為公共衛生學術研究體系下訓練的學生,頗為好奇投資圈如何運作與如何看待、影響醫療產業,於是有持續關注。近期 Vincent 也在自己的 Substack 電子報刊載臉書上的長文、回顧自己的生涯與職涯中的選擇,對於還在抉擇方向的夥伴應該也是可用的參考資料。

作為最近在迷茫未來方向的學生,個人很喜歡的一篇

寫給新鮮人:進投資圈之前,請你先想清楚這幾件事
每年接近畢業季,都會接到幾位學生邀請 coffee chat,主題大多圍繞著:「我希望進入投資圈(在此泛指所有買方與賣方),你能給我一些職涯發展的建議嗎?」。

Vincent 的電子報主頁

Vincent’s Substack | Vincent Cheng-Wen Yu 余鎮文 | Substack
My personal Substack. Click to read Vincent’s Substack, by Vincent Cheng-Wen Yu 余鎮文, a Substack publication with hundreds of subscribers.

透過不同媒介,我始終在閱讀。

在清單上的每一份電子報裡都收穫了一些有趣的情報、一點力量、一窺作者的思考模式、學到了一點東西,希望能把這些小小的快樂與收穫也分享給你。

我是夜貓,大家晚安